美国精神病人 American Psycho(2000)_真实OR幻想?

美国精神病人 American Psycho(2000)
美国精神病人 American Psycho(2000)

导演: 玛丽·哈伦
编剧: 玛丽·哈伦 / Guinevere Turner
主演: 克里斯蒂安·贝尔 / 贾斯汀·塞洛克斯 / 乔什·卢卡斯 / Bill Sage / 科洛·塞维尼 / 瑞茜·威瑟斯彭 / 萨曼莎·玛西丝 / 杰瑞德·莱托 / 威廉·达福 / Cara Seymour
类型: 犯罪 / 剧情 / 惊悚
官方网站: https://homevideo.universalstudios.com/americanpsycho/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 西班牙语 / 粤语
上映日期: 2000-04-14
片长: 102 分钟
又名: 美色杀人狂 / 美国杀人狂 / 美国狂人 / 美国狂魔 / 美国精神病

人格分裂《美国精神病人》剧情简介:

  本片改编自布莱特-伊斯顿-艾利斯极具争议的同名小说,是一部描述20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都市生活的黑色社会讽刺片。
  帕特里克-贝特曼(克里斯蒂安-贝尔)是一位富有的华尔街金融家的儿子。他是一个典型的雅皮士,拥有成功的事业、名牌服装和作为一名“高等人类”所必需的一切。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还是一名嗜杀成性的连环杀手,任何人都可能成为他无缘无故残杀与强奸的对象。他高贵的身份使得调查这一系列罪案的警官从未把他列为嫌疑对象,而另外一名同样嗜血的杀人狂却想作下一件更为血腥的案子,成为真正的杀手之王。
  帕特里克-贝特曼的杀人动机非常简单:物欲横流的华尔街使他成为一名极端的拜金主义者,他不能与这个世界存在任何物质上的差距,别人的些许优势都会招来他异常的嫉妒和憎恨。《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弗-莱曼-豪普特的描述可谓一语中的:“帕特里克-贝特曼生活在一个道德贫乏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衣服比皮肤更重要,财富比血液更重要,灵魂的探究只能靠刀子、斧子和钻头。”
  布莱特-伊斯顿-艾利斯的《美国狂人》是20世纪90年代最受抨击的一部小说,其极度黑暗的笔调使得小说及其作者都成了当时舆论猛烈炮轰的目标。时至今日,在这部小说出版近十年之后,其观点已经被部分人接受,将其搬上银幕才成为可能。但本片的开拍还是引起了激烈争论,曾受邀出演主角的里奥纳多-迪卡普里奥很快便宣布退出,剧组不得不重新起用原定的男主角克里斯蒂安-贝尔。该片在多伦多的拍摄曾受到当地市民的极力阻挠,因为加拿大连环杀手保罗-伯纳多宣称这部小说的灵感来自他的系列案件。

人格分裂《美国精神病人》高清在线观看:

人格分裂《美国精神病人》精彩剧情分析:

(以下内容有剧透,建议先看影片再看剧情分析!)

  从原版小说1991年出版开始,围绕American Psycho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当这部曾被论为unfilmable的作品于2000年被最终搬上银幕之后,有关它的争论仍未停息。除了有关作品主旨与表现手法的种种议论之外,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读者和观众,那就是作品中表现的种种凶杀案究竟是主人公Patrick Bateman真实犯下的,还是幻想出来的?
  
  单单就影片作为讨论对象,这部影片始终没有给出一个明确而清晰的答案。真实派主张Bateman的确犯下了数宗杀人案,包括谋杀Paul Allen。作品实质上除了对于Bateman的变态性格与行为进行直接且细节化的呈现之外,同时也讽刺了在当今物质奢靡条件下人与人之间世俗而疏远的关系。片中人物经常互相叫错姓名,甚至在结尾处当Bateman向其律师坦白犯罪经历时也被律师误认为是Davis。按此推理,律师声称其在伦敦与Paul Allen共进午餐也极有可能是又一次“误认”事件的上演:在浮夸年代,姓名与人之间的联系似乎早已脱离,人际关系也慢慢地趋向于表面化与程式化。Bateman身为投行金领一族,坦供罪行却无人相信,这不能不说是对于现实的一次黑色幽默式的嘲讽。
  然而似乎虚幻派一边的理由更多:Bateman所有的犯罪均是在其与被害人之间封闭进行的,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这些案件的真实性,更何况Bateman曾多次暗示或坦诚他犯下命案但无人采信(即使最后一场的警方追逐,除了最终被杀害的警察与门卫等人之外也并无其他旁观者);另外更为直接的一个理由是,其犯罪的证据会神秘消失(如被害人所遗留的血迹等等,一般人无法完全清除得不留痕迹可Bateman似乎做到了,否则许多案件不会以失踪罪来进行调查)。
  
  虚幻派占了上风,但除了影片中的一幕戏,剧情的确也说通了。正是这一场戏的存在,让凶杀在真实与虚幻间游离不定,不曾确凿。
  临近结尾时Bateman去Paul Allen原先的住所,却发现已被装饰一新,且原先存放着的遗体残骸也神秘失踪了。一位老妇人(似乎可以理解为Paul的家人)的反应让人心存疑惑:她发现Bateman之后神秘而略显心慌地让他赶快离去,不要给他们带来麻烦。原先而普遍的理解是凶杀的确是虚幻的,Paul Allen确实失踪了或去伦敦了,装饰一新的住所与消失的残骸正好说明凶案的一切都是存留在Bateman想象中的。但那位老妇人的奇怪举动却一直无法说通。
  或许这一切应该是这样理解的:Paul的确被Bateman杀害了,其他凶杀案也的确发生过。以为Paul失踪了的他的家人在最后整理他的房间时看到了如此多的尸体残骸,第一反应就是Paul是一个连环杀手,他在犯下多宗命案之后将尸体藏匿于自己房间内(这也就是影片中为什么特别交代了Bateman将Paul的尸体转移到了别处),然后自己以“失踪”的方法想逃脱法律的制裁。作为家人,他们不想把设想中的Paul的所作所为告知警方易惹上麻烦,让他们的Paul成为嫌疑犯,于是就秘密将公寓装饰一新并对外一致保密。Bateman来访时一下子就跑去看存放尸体的房间,老妇人显然以为Bateman可能知道Paul谋杀的事实,便以警告与劝导的口吻让其离开并只当没来过。
  这就是个人的理解:电影中这一幕戏的意图似乎就是为了说明凶杀案的确存在过。虚幻派似乎把前因后果都说通了,唯独除去这一场戏。但真实派存在的漏洞也很多。整场电影最终在一种不确定的结尾中落下帷幕。
  
  有两位编剧的一段争论:他们一个认为案件真实存在,一个认为凶杀是构想出来的。最终在影片中我们也就看到了他们互相争论不下而妥协的产物:两种说法均有道理,却又都说不通。影片最后一个镜头Bateman背后的那扇门上写着这样一句告示:”THIS IS NOT AN EXIT”,这也是原小说的最后一句话。它似乎隐晦地告诉我们:单纯地讨论凶杀是真是假的问题,根本就没有出路,因为连作者与编剧本人也不曾知道答案。
  其实,这部影片的主旨也绝非讨论凶杀案的真实性。这种混沌或许帮助我们能更好地将注意力放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上去。
  
  如果单纯从讲故事的角度,《美国精神病人》这电影事实上并不能算一个完整的故事,因为最后还是没告诉你结局或者真相,但显然小说的剧作家原本就不是只想给大家讲个杀人狂的故事而已,看看那些上流社会的华尔街精英们,这些人衣着光鲜,但虚荣,嫉妒,贪婪,物质,冷血,人前的道貌盎然,但一个人的时候往往干出各种见不得人的勾当,这明显就是在赤裸裸的讽刺那个年代的美国;想到这里,也许你就能释然,其实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已经不是重点了。

猜你 喜欢

1 条评论

评论已关闭。